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文摘薈萃 > 心靈雞湯

文摘薈萃

原來是地不平
時間:2018-04-18 03:10:33 來源:本站

人比人,氣死人。這個“氣”,往往來自一個虛妄而扭曲的“因為”。

有一天,大慧禪師上堂,對眾弟子說:

“我本來以為是那些草長得有高有矮,但在燒了之后,才知道原來是地不平。”

 

 

對事情提出解釋,是認知的主要作用。而解釋,大部分是在找原因,也就是理清因果關系。

一個父親將兒子的成績單往桌上一摔,憤怒地說:“看你考個什么成績?就是因為你太不用功了!真是令人失望!”

成績比別人差是事實,但“因為”什么呢?也許是比人家不用功;但也許是遺傳基因比較差,腦筋轉(zhuǎn)得比別人慢,身體比較容易疲倦;也許是讀書環(huán)境比人家差,參考書比較少,或女朋友比別人多;也許是老師的題目出得不好······

基本上,這些原因和解釋都僅止于推論和臆想,推論難免虛妄,臆想就更可能扭曲?,F(xiàn)代心理學更告訴我們,在做行為歸因時,我們有明顯的人我之別,也就是“嚴于責人,寬于究己”,譬如別人考試分數(shù)低,那是因為他懶惰、愚笨,自己分數(shù)低則是因為自己“沒睡好、一時粗心”。

人我有別的錯誤推論、虛妄臆想不僅無濟于事,反而會對人產(chǎn)生實質(zhì)的傷害,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。

白云禪師有一首偈子:

若能轉(zhuǎn)物即如來,春至山花處處開。

自有一雙慈悲手,摸得人心一樣平。

 

這里的“慈悲手”,比較接近“真心”,因為真心是沒有人我之分、愛憎之別的,這是慈悲的核心要義。但也許,我們還可以引進更多的慈悲。

解釋,主要是識心的活動。識心有好有壞,會依個人的見識、閱歷與揀選而變。在解釋事情時,沒有人我之分、愛憎之別固然很慈悲,但如果能多一點愛、多一點寬恕、少一點憎惡,那就更慈悲。這種善意的揀選和認知,就是慈悲的識心。

“轉(zhuǎn)物”,就是用“心”去改變對事物的認識和解釋。草,為什么看起來長得有高有矮呢?原因可能很多,但何妨慈悲一點,先從“地不平”想起。